大月氏貴霜
大月氏

「初,月氏為匈奴所滅,遂遷于大夏,分其國為休密、雙靡、貴霜、駙頓、都密,凡五部臓侯。后百馀歲,貴霜臓侯丘就卻攻滅四臓侯,自立為王,國號貴霜王。侵安息,取高附地。又滅濮達、罽賓,悉有其國。丘就卻年八十馀死,子閻膏珍代為王。復(fù)滅天竺,置將一人監(jiān)領(lǐng)之。月氏自此之后,最為富盛,諸國稱之皆曰貴霜王。漢本其故號,言大月氏云?!?/span>[6] 至公元前 1世紀﹐大月氏分為五翕侯(Yabghu)。據(jù)《漢書》記載﹐這五個翕侯分別為﹕休密翕侯﹐都和墨城﹔雙扉翕侯﹐都雙扉城﹔貴霜翕侯﹐都護澡城﹔肸頓翕侯﹐都薄茅城﹔高附翕侯(《后漢書》作都密)﹐都高附城。對于上述各翕侯的治所及其統(tǒng)治地區(qū)﹐考之者甚多﹐除高附似無疑為今阿富汗首都喀布爾外﹐其余皆無法確證。公元1世紀中﹐五翕侯中的貴霜翕侯﹐兼并了其它四翕侯﹐統(tǒng)一了大月氏﹐國勢慚強。從此西方歷史上便稱之為貴霜王朝(Kushana)﹐中國文獻中一般仍稱之為大月氏。因此﹐有的學者稱之為貴霜-月氏。然而﹐五翕侯與大月氏族屬是否完全相同﹐學術(shù)界還有爭論。以斯特拉博《地理學》為主的希臘古文獻記載﹐滅亡大夏的主要是吐火羅人(Tocharoi)﹔因此西方文獻自4世紀始稱貴霜治下的大夏故地為吐火羅 (Tocharestan)。與此同時﹐自東晉時起﹐中國亦稱該地為兜佉羅﹑吐呼羅﹑貨邏等﹐都是吐火羅一詞的異譯。

「月氏在大宛西可二三千里,其南則大夏,西則安息,北則康居也(大宛去長安萬二千五百五十里。月氏在天竺北可七千里)?!?/span>漢書西域傳上曰:「大月氏國,治監(jiān)氏城,去長安萬一千六里?!剐?yīng)音義四曰:「月支國,薄佉羅國應(yīng)是也,在雪山之西北也,或云月氏?!闺s寶藏經(jīng)七曰:「月氏國有王,名栴檀罽尼吒(?????),聞罽賓國尊者阿羅漢字祇夜多有大稱名,思欲相見,即自躬駕,與諸臣從,往造彼國。」 一世紀中葉,大月氏在阿姆河流域建立貴霜王朝,曾大倡佛教。曹魏明帝封其王為“親魏大月氏王?!?/span>